生動盟評新聞:政府應改善母乳哺育的推動策略,而非將之視為「個人選擇」

國健署日前公布母乳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產後一個月以下純母乳率下降,除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調查顯示奶水不足占45.1%,工作性質或環境不方便擠奶有20.8%,而疲倦則有16.7%。媒體訪問的婦產科醫指出:「35歲以上(的母親)母乳就是比較量會少一點。」甚至建議最好「把初乳擠出來餵」。國健署則做了宣導影片和線上教育遊戲,希望能改善母乳哺餵率。

母乳對孩子是最好的食物,但並非是唯一可選的食物,過往生動盟不斷提醒,台灣不適當的哺乳建議、強調擠乳量、衝高奶量、規律餵奶等迷思,讓許多媽媽產後還未復原的身體吃盡苦頭。無論是選擇母乳或配方奶,我們都應該先改善媽媽哺餵母乳的挫折感,比起宣傳影片與線上遊戲,有正確哺乳指導的產前教育課程、產後育兒支持服務,才讓女性在產前就做好準備,產後哺乳不順,也能得到正確的幫助。

去年生動盟就曾提出呼籲,衛生福利部應積極改善當前母嬰親善與母乳哺育的推動策略。許多媽媽在產後住院期間,被要求親餵寶寶,若寶寶含乳不順就歸因於媽媽母乳不足,或是要求媽媽固定時段擠初乳,無論哪一種做法,都沒有任何專業的哺乳指導與顧問協助,許多媽媽產生自我懷疑或愧疚感,也可能因姿勢錯誤導致乳頭受傷破皮,若能透過應哺乳諮詢門診或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諮詢,得到正確指導與協助改善餵奶姿勢、適當搭配配方奶,就有機會延長媽媽持續哺餵母奶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當媽媽結束產假回到職場,工作場域是否能提供足夠的支持環境與制度?當媽媽一天必須擠出好幾個時段擠乳、放在公用冰箱,擔心同事私下抱怨,如何堅持繼續母乳哺育?如果國健署無法理解這些媽媽們在職場上母乳哺育的困境,而輕率的認定是「奶量不足」或是「個人選擇」,那就無法真正創造友善的哺乳職場。

至於高齡生育是否與母奶多寡有關?必須透過醫學實證才能予以定論,無論如何,高齡生育在台灣已是必然,生育既然是一項重大且複雜的決定,涉及個人健康、教育、社會、經濟、教育與環境等等因素,政府該做的是更積極推動公共化的產前教育,讓每一位想生育的婦女,無論在哪一個年齡階段都可以獲得友善支持與照顧,其中絕對包括友善並正確的母乳哺餵制度。

國際母乳週指的是每年八月的第一週,目的在喚起大家重視母乳哺餵的重要性。每一年的主題都不一樣,今年的主題「Let’s make breastfeeding and work, work!」是希望大眾正視職業婦女在職場上的哺乳困境,而非帶給職業婦女更沈重的壓力與責備。不只是政府相關部門即刻需要改善,大企業的老闆、中小企業業主、連鎖超商的加盟主、小吃部老闆,都可以是支持母乳哺育的推手之一,這才是真正的Let’s make breastfeeding and work!

新聞出處:https://reurl.cc/y7jk4l

喜歡這篇內容嗎 ? 歡迎分享

收聽我們的 Podcast 頻道

支持我們,讓生動盟繼續提供優質生產教育與國際生產訊息

相關文章

自然流產支持手冊

生動盟的聲動時光

支持生育自主

生育自主,由你催生,您的支持,讓生動盟繼續提供優質生產教育與國際生產訊息!

全站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