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多元生產——生動盟的孕產 10 堂課(一)

多元生產

疫情使得生產教育課程、產檢、陪產與生產都必須重新調整安排,生動盟從今天起將推出「十堂生產教育課程」,為孕產家庭線上培力,讓您降低對生產的不安與恐懼。第一堂,就從「認識多元生產」開始!

妳知道,寶寶透過身體傳達給妳什麼訊息嗎?

知道自己懷孕之後,妳是否開始常常想像自己會怎麼生下孩子?

在台灣,多數產婦選擇陰道產,不過這個看似瓜熟蒂落的自然生命運作,隨著醫學發展,也開始有了各種醫學介入,到底哪些是必要、哪些不必要呢?我們可能要先認識什麼是自然生產?

當女性身體準備好生產時,一般來說不需要人工藥物催生,產程可自然啟動,有些孕婦在預產期過後擔心「過期分娩」,其實預產期應以「預產月」來看待,在醫生提供的預產日前後兩週都屬於正常的生產時間,只要不晚於 42 週,都在臨床可以接受的範圍。這段時間,孕婦只要多留意胎動,定期到醫療院所檢測胎心音,並留意沒有一些危險徵兆(陰道出血、劇烈頭痛腹痛、視力模糊、發燒、破水等),確保媽媽和寶寶都是健康安全即可。

在這段耐心等待寶寶到來的期間,要多多留心產兆:

落紅

淡淡粉紅色的黏液,是一個預告,不代表會馬上生產,此時可以開始收拾東西、飲食,做好生產的準備。

破水

每個人破水情形不同,有些人是滴滴答答流出來,有些人是嘩地流出來,但感覺都是「無法控制令其停止」,與排尿不同。此時,請立刻告知護理人員或助產人員已經破水,並查看羊水的顏色,正常羊水的顏色應該是透明,如果是其他顏色及有異味,為異常的情形。雖然實證指出,破水時採直立式姿勢並不會提高臍帶脫垂的機率,但為了減少風險,還是先測量胎心音,確認寶寶狀態穩定,產婦就可以安心待產,放心地轉換姿勢協助產程加快。

子宮收縮

子宮開始規則收縮,初期收縮不強烈,產婦可能只是皺皺眉頭,收縮結束後還能有說有笑地對話。進入活動期後,劇烈的疼痛會讓人難以忍受,不收縮時,產婦勉強可以說話;建議不要過早入院待產,一方面醫院通常在開兩指之前不會收入院,另一方面也因為醫院的環境(陌生、吵雜、空間限制等)會增加產婦的焦慮與害怕,進而影響產程的進展。對於初產婦,在車程 30 分鐘之內時,建議採「311」原則,亦即每 3 分鐘宮縮一次、每次持續時間 1 分鐘,這種情形持續一個小時;或是疼痛到無法忍受再入院。經產婦則是建議有規則子宮收縮即入院檢查。

腹輕感

是胎兒進入骨盆的徵象,可能在生產前數星期或是前幾個小時發生,由於胎兒不再壓迫橫膈膜,產婦會覺得呼吸較輕鬆。


理想中,從待產、生產、產後應盡量在同一個房間不移動產婦,但不是每個醫療院所都設有樂得兒病房,孕婦可在產檢階段就先詢問自己要生產的醫院是否有這樣的產房設置,如果待產室與產房分開,也可以詢問進入產房的標準(但仍因當班的護理人員經驗而有差異)。

每次產檢都是了解自己未來生產環境、生產時可能接受的醫療常規(例如間歇或持續性的胎心音監測、人工催生、人工破水、真空吸引)的好機會喔!

內容審定: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及婦女健康系高美玲教授

(因應疫情變化,請孕產婦與產檢醫師、助產師保持溝通、維持彈性調整的空間)


看更多「生動盟的孕產 10 堂課」

喜歡這篇內容嗎 ? 歡迎分享

收聽我們的 Podcast 頻道

支持我們,讓生動盟繼續提供優質生產教育與國際生產訊息

相關文章

自然流產支持手冊

生動盟的聲動時光

支持生育自主

生育自主,由你催生,您的支持,讓生動盟繼續提供優質生產教育與國際生產訊息!

全站內容

Scroll to Top